首页 / 生活服务 / 客家话有将“鸡蛋”称为“鸡春”,什么原因?其他方言呢?

客家话有将“鸡蛋”称为“鸡春”,什么原因?其他方言呢?

客家话来自古中原,很多俗语在古汉语中可找到,很多也逐渐流失了。目前,年轻一代的客家人中,口语也越来越向普通话靠拢,越来越多用普通话中的词汇了。

鸡蛋叫鸡春,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古代客家人都生活在贫穷的山区,物质匮乏,就养些猪啊,鸡鸭等等。猪的生长周期长,在没有饲料的年代,一头猪从小猪到大肥猪,得一年的光景,自然不可能一天到晚吃猪肉了。鸡鸭是用来下蛋的,当然也不能经常杀来吃。对了,日常能吃的荤菜,也就只有鸡蛋了。

这样,鸡蛋就被赋予特殊的含义。乡里乡亲有喜事了,送鸡蛋。看望病人,送鸡蛋。女儿出嫁,煮红鸡蛋。生日了,吃一对鸡蛋。补充营养,吃鸡蛋。祭拜祖先,用鸡蛋。看了您也别笑,因为我们客家人祖先,能拿出手的,也就只有鸡蛋了。

鸡蛋为什么叫鸡春呢?这里的春,不是发春的意思,而是顺利的意思。有人生病,吃了鸡春,叫做“翻运”,也叫“翻春”,用剥壳光溜溜的鸡蛋,在脸上滚一滚,帮你去掉霉运,交上好运,从此一生“春春光光”(顺顺利利的意思),无灾无难。孩子要出远门,父母会给煮上一对鸡春,祝福你一路春光,顺顺利利。

鸡春,你可以说是迷信,但却包含了客家人的良好祝愿,就算你身在远方,也忘不了母亲的殷切叮嘱:吃对春吧,从此春春光光。孩子,生日了,记得吃对春哦!鸡春,是亲情,鸡春是祝愿,鸡春就是客家人的根啊!

朋友,来,吃对春,来年都春春光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赣州客家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nccx.net/archives/403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