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赣南有什么谚语?

赣南有什么谚语?

客家,无疑是汉民族中最优秀的一个民系。

本人整理一些客家中的谚语,供大家欣赏。

那些和普通话十分类似、相同的,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养儿防老”之类的,这里不再列出。

但是要明确的是,普通话的谚语,在客家话中也有。

1、七坐八爬九生牙 这说的是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意思是婴儿在七个月时会坐,八个月时会爬,到九个月时就生牙了。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实际上很多小孩在五六个月时就生牙了。

2、七藠八蒜 这句和上句看似一样,实际上却大不一样。

这句说的是菜的种植时节。

藠头在七月份种植,而大蒜在八月份种植。

3、清明下种,懵里懵懂 水稻种植讲究时令,错过就不行,这句话是说清明节时才下种,已经太迟了,没用了。

4、立夏前,莳完田 早稻要在立夏前莳完。

莳:把秧苗移栽到大田里。

5、人怕老来穷,禾怕寒露风 同样是讲水稻的。

讲的是晚稻在开花授粉时,不能遇到寒露时的冷风,不然全是空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晚稻要尽量早一点栽,且生育期不能太长。

前一句也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6、门风难抵,穷家难当 门风,指从门缝里灌进来的冷风。

7、勒色豆腐伶俐酒 勒色:脏,不讲究卫生。

伶俐:特别干净。

意思是做豆腐时不必太讲究卫生,但蒸米酒时,必须特别注意。

米要洗很多遍。

在酿酒过程中,不能弄脏米饭,不能沾油盐之类的。

8、蒸酒做豆腐,充不得老师傅 即使是做惯了的人,在蒸酒做豆腐时都难免失手,这句话告诉人们做人要谦虚。

9、越有越贪,越冇越懒 这个看你怎么理解了。

可以说是对贪婪者的嘲讽,也可以看成对懒惰者的揶揄。

看似无理,什么都没的人怎么会更懒呢?细细品味,却觉得的确如此。

如果再反过来想:越贪越有,越懒越冇。

自己是否会更加努力一点呢? 10、读书要讲,吃酒要搒(bang三声 bǎng) 搒:方言,意思是吃东西下酒。

这句是喝酒劝菜时常用的话。

11、不打不叫,不说不笑 叫:在客家方言里是“哭”的意思。

当某人说错话,自己受人嘲笑,或使在场的另一人被人嘲笑时,可用这句话解嘲。

12、卖锅卖钉不卖生(声) 这句用了谐音,客家方言里把做锅做钉(烧水的一种容器)的铁叫做“生”,也许是“生铁”的简称,也许是专门有另一个字。

表面意思是说只见过卖锅卖钉的,没见过卖生铁的。

实际上是说宁可倾家荡产,也不可忘掉祖上的语言(客家人把说话的口音叫做“声”或“声气”)。

因为这句话,使得客家方言保留了最多的古声,最接近古代语言。

如客家方言里普遍存在着在现代汉语中消失的入声。

也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了在客家地区同村不同音的现象。

这句话还有另一个版本: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意思一样,但明显规范化了,好像是把上一句翻译成了普通话一样。

13、哑巴子卖屁股,声不得的苦 有苦说不出的意思。

14、老人家摔坏,小孩子摔大 15、跌跤跌跤,越跌越高 这两句有着很相近的意思。

小孩子摔跤不是很严重的事,经得起摔打才能茁壮成长。

现在那些把小孩子捧在手心含在嘴里的父母,值得好好体味体味。

16、年轻人讲文讲武,老人家讲今讲古 这个意思容易明白。

年轻人要有激情,去努力,去拼搏,而老人家一般是在一起怀旧聊天。

前面还有一句是“小孩子讲?讲?”,我忘了,反正很押韵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赣州客家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nccx.net/archives/394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