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媒介各种传说一直在颂扬客家人的传统文化,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使客家人无论迁徙到哪里都顽强的坚持客家文化。其实这被我们一起夸大了!客家人坚持传统的能力和汉族其他省份的人总体上是没有区别的。别的汉族民系因为有一个或数个本民系占主体的省份,我们把现代化因素去掉,不存在传统文化被大量外部环境强迫放弃的事,因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比较一致。再说他们移民到他们本民系不占主体的其他省,他们第一代或许坚持传统,第二代就改说当地方言,或许也有双语现象,第三代就和当地人毫无差别。客家人的情况类似。由于客家人没有自己本民系占主体的省份,但是有许多地理上毗连的纯客家县,闽粤赣交界处这种纯客家聚居区特别庞大,因此那里的客家人传统保持的挺好。其他大散居小聚居的客家地区因为有足够的客家人形成足够完整的客家社区所以传统也保持的蛮好。但是形不成客家社区的客家人移民被当地人同化的速度也是和其他民系差不多的。我在四川西昌认识很多朋友,有的朋友还能说出自己家有客家血统,但早就不会说客家话了,父母那辈就不说了,可能只在某些食物喜好上还有客家文化的残留。成都龙泉驿一带也是湖广填四川而来的客家人社群,他们目前还是双语社群,有很强的客家传统,但是由于离成都市中心太近,传统社区结构逐步瓦解,早晚都要被成都同化。三个原因,首先客家人没有母体提供精神和物质支撑,一本家谱一座祠堂是无力的,尤其是没有省级行政区划的母体支撑,这是中国唯一一个这样的民系;其次客家人没有实力特别强的中心城市凝聚社群,虽然有赣州、龙岩、梅州、惠州、韶关、河源等地区中心城市,可没有一个莞深港那样的发达城市;最后客家人始终生活在其他民系的包围之中,很难不打交道,以少对多,早晚同化。这种情况在闽粤赣交界处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母体足够强大完整,但同样可以解释遍布珠三角的客家人社群,尤其是东莞、深圳、香港是怎样从客家人为主体变成广府人为主体的。
如今客家认同与客家文化传承是怎样一种情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赣州客家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nccx.net/archives/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