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系是在中国长期历史中形成的汉民族内一个特别民族。
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扩展。
中国自秦汉以后一千多年间,由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或天灾战祸等原因,多次引起中原汉人向南迁徙,数量超百万之众。
南下汉人形成若干支系,其中进入赣南、闽西、粤东北山区的中原汉人,与古越族后裔畲、瑶等土著居民杂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创造出一支与中原文化相通、又具南方特色的文化,称为“客家文化”。
这些南迁汉人,操一种浓厚中原古音,并杂夹江淮官话的语言,称为“客家话”,讲这种话者称 “客家人”~
广东哪些地方讲客家话?
广东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韶关、惠州。广东另一主流语言客家话跟白话会更接近一点。同时,客家人的普通话在广东人里,算是最好的了。
与白话和潮汕话不同的是,客家话分布地区范围较广,相对比较分散,跟粤语地区、潮汕地区属于一种相交不相容的情况,相对其他两种语言稍显弱势,因此客家话也成为世界上衰落最快的语言之一。
客家话历史悠久,在南宋便初步定型。但是否属于汉语言下面的方面,至今仍未定论,不过客家话在中国国内已被列为七大方言之一。
虽然有人说,客家人也是大将赵佗带来的古中原移民,但真正形成客家族群大致在宋朝。但当时广东这块“鸡腿”已经被分的七七八八,客家人只能偏居一隅,在历史演变中经常与广府人“抢鸡腿”。
长期的“鸡腿大战”即土客械斗,造成客家人口锐减。最终清廷为了解决土客械斗问题,将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客家人遣散回粤东客家原乡乃至外省。
而居于粤东的潮汕人则两耳不闻窗外事,继续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最后,广东三大族群终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平衡,各占一方的格局正式形成。在历史的演变中三方缺乏沟通,至今依旧保持各自特有的饮食、性格及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