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客家”?《辞海.客家》条说:“汉末建安至西晋永嘉间,中原战乱频繁,居民南徙,宋末又大批南移,定居于粤、湘、赣、闽等省交界地区,尤以粤省为多,本地居民称之为客家″。又据王洪友: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她是古时中原人南迁到赣闽粤间的山区,同化和融合了有关土著居民而逐渐形成的具有较独特客家方言,风俗习惯和文化心态的稳定共同体。
据专家研究,客家迁徙五次说、客民迁徙六次说、客家族源说、“中原”之辩、“河洛″之考。
客家源流:一、客民第一次大迁徙:秦汉时期。二、客民第二次大迁徙:两晋吋期。三、客民第三次达迁徙:唐至五代。四、客民第四次大迁徙:两宋时期。五、客民第五次迁徙:明末清初。六、客民第六次大迁徙、清朝末年。
客家民系是中华民族中的汉族的一支民系,即闽粤赣系。他是由南迁汉人与当地畲、瑶等土著融合而形成,具有区别于汉族其它民系的独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它以汉人为主体,同时包含经融合而“客化″的畲瑶少数民族。客家民系是具有独特方言、民居、风俗、民性等文化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是当今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民系之一。谢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