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赣州旅游 / 赣南赣县区石芫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赣南赣县区石芫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赣县人不知道的赣县事儿石芫名由

赣南赣县区石芫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石芫名缘于石芫圩。因有横溪(此横溪非王母渡之横溪,今石芫横溪改名下横溪)和广教寺两溪河汇合而成一深潭,旁有圆石,遂得名石圆潭,后演变成现名。石芫圩的开基人为赖定柯,清雍正年间从沙洲坝(石芫境内沙洲坝,非瑞金沙洲坝)迁此开设茶铺,渐成圩镇。

赣南赣县区石芫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石芫境内“广教寺”、“广福”两名有些文化意味。广教寺,缘于境内有寺庙庵场十八处,属主寺广教寺统率,故名;广福,原名谢屋田,邱氏居此后,赋予美好人生愿望,改名为广福田、广福。其他名字均一般意义。

赣南赣县区石芫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石芫是革命老区,二次国内战争时期,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天空。此外,石芫的文化内涵偏淡薄。搜寻许久,有个以生产鞭炮影响了一段历史的村落——沙洲廖屋背。

赣南赣县区石芫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沙洲村仿佛不是很大。两脉柔润的青山,南北纵然绵延,相互对望出一片片画廊般的葱绿村田;山冈下偎依着一户户平和人家,白墙灰瓦,泥坪树院,简朴而见风致;石芫河由北向南悄悄穿村而过,轻轻地描画一个个村落,淡淡地映照两岸炊烟。跨过石芫河,往西穿过一片田畴,廖屋背人家就簇拥在田陇与山冈交接的缓坡上,曾、肖、兰三姓人家一衣带水,隔田相望,颇见醇和。廖屋背人房舍不算起眼,土墙黛瓦,木窗石墩,没有一栋砖房,只有一口半月形的风水塘积蕴着数百年沧桑,还有一山葱郁的华木舒展着岁月的绵长。

赣南赣县区石芫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廖屋在山背面,曾有华屋巨舍,活得颇有声色,所以山另面的人家便无奈叫了廖屋背。然而,沧海桑田,世事更替,几百年后,风光的廖屋人似乎渐渐退隐出了这片世居的土地,而廖屋背的曾家人却如劲草般在沙洲繁衍了开来。曾姓人家是清康熙年间由广东河源迁入的。据说,迁来时,只有一对夫妻,男主人叫孙荣,不想一晃却成了如今沙洲三百多曾家人的开基先祖。曾家人扎根沙洲不过几百年历史,声名却早已传遍四面八方。人们都知道石芫有个劈啪响、火辣辣的小村坊,这全得益于曾家的一项传统手工业——爆竹。

赣南赣县区石芫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精明的曾家人谙解商机,他们深居在这客家山沟村落里,用世代的勤劳做燃引,以淳厚的民风做香硝,用自己的智慧轻轻一卷、稍稍一捻,一个个、一串串、一挂挂、一饼饼的爆竹便源源不断地从廖屋背响当当地走了出来,走出乡土、走出县界、走进城市。一时间,附近县市的爆竹商贩纷纷慕名而来,曾家的爆竹声越传越远,终于覆盖了周边乡镇,直把四方山水搅荡得一片沸沸滚滚……

曾家人的日子就这样随着喧腾的爆竹声渐渐红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赣州客家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nccx.net/archives/244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