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0日在偃师市结束的“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确认,客家先民首次大规模南迁纪念地在河南省偃师市。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一千多年来,他们从中原向外迁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海外各地。参加研讨会的代表们认为,客家的第一次迁徙发生在东晋年间,位于河洛之间的汉 客家文化(3张)魏洛阳故城为当时的国都,正是客家人的根之所在。客家先民首次南迁纪念地的标志性景观遗存多集中在偃师市,以偃师市为中心的伊洛平原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地区,因此是客家文化的源头。
研讨会上,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授予偃师市“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地”纪念性称号,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向偃师市赠予“主体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圣地”牌匾。客家先民源自中原,中原大地以河洛为中心,河洛大地以洛阳为中心,洛阳作为客宗祖地有着不可动摇的历史渊源。
中华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为什么感觉客家族群那么壮大?
答这个问题是在考试历史知识了,解开这个迷团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客家人的历史发展轨迹,客家是大汉民族中颇具血性的族群,客家人不是少数民族,相反,他们起源于中原汉族,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作为一个族群,客家人可以被称为一个民系。顾名思意,客家即“迁移定居,客而为家”!他们的祖先远离了自己的故土中原而定居,才被称为客家人。汉人南迁可追溯至西晋末年至南北朝时期,“永嘉之乱”之后,中国南北分裂,政权更迭不断,华北地区长期处于割据战乱之中。复杂的政治形势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促使许多中原居民南迁。南迁的汉人逐渐演化出了不同的语言和习俗,主要分为湘语系和闽语系,分别分布在今湖南和福建境内,客家人的祖先就属于其中的闽语系移民,当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定居,在客家先民迁移过程中,为了对付沿途中的土匪强盗,及不欢迎他们的原土族人,客家人的家均是半军事化的组织,女的均是大脚婆,包揽家务和农活,男的都是半军事化的战士,英勇善战,同时客家人十分善于修筑防御工事,土楼和围龙屋就是即可住又可攻防的堡垒家园。从南宋未期开始,客家登上历史舞台,蔡蒙吉就是当时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看看近代革命人杰,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由客家人组织发动的,首领洪秀全及六位最高决策的核心人物都是客家人。中法战争1885年3月23日客家人晚清名将冯子材率军在中越边境的镇南关前隘一战歼灭入侵国境的法军主力,取得了名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戊戌变法中客家人刘光第,陈宝嵅,黄遵宪等功不可没。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就是客家人,重要的成员廖仲恺,胡汉民,邓仲元等等众多都是客家人。土地革命中,朱德,叶挺,叶剑英,袁文才,王佐等都是客家人。红军中很多高层将领一半以上是客家人。至此问题的迷团应该可以解决了吧!这些知识都是从历史文献中看到的。完毕。
谢邀